
2022年工作報告
環境法律人協會

理事長的話
理事長/簡凱倫律師
2022年,EJA進行理監事的全面改選,也在同年迎來了專職秘書長郭鴻儀律師,組織人事的大幅變化,也讓EJA進入工作文化、職務分擔、共識求取的內部整合期。而在這段整合期間,EJA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,多項工作的默默耕耘,即將在2023年出現重要變化。
首先,由EJA、全國律師聯合會與綠色和平共同舉辦的「ESG浪潮與國際氣候訴訟態勢」大型研討會,已在今年1月順利完成,這場研討會除探討企業永續報告書的氣候漂綠課題,亦為EJA長期推動氣候訴訟的中繼點,學者李建良教授、林春元副教授的研究,以及Louise Fournier對於第一線參與對荷蘭皇家殼牌公司氣候訴訟的分析,無疑成為EJA的重要借鏡。
此外,經過2022年的耕耘,今年2月,EJA受海洋委員會之邀出席海洋保育法修法座談會,明確提出海保法草案的修法倡議;核廢管理與立法議題也將於今年浮出檯面,今年3月已開啟「核廢立法系列論壇」,凝聚核廢立法所需的社會聲量;經過超過一年的籌備,航空城都市計畫訴訟也將於今年4月開啟準備程序,此案無論從量體或影響層面,無疑為反迫遷與都計領域的指標性案件,預期訴訟成果也可能開啟一項重要社會契機:萬年陳舊的都市計畫法修法。
與此同時,社子島案、台塑越鋼案、新店灣潭案、淡北快速道路案,以及第一件成功讓第二階環評審查結論遭撤銷的中科三期案,也持續於今年如火如荼進行。
2023年,會是EJA極為忙碌的一年,而每一項推展的工作,都在實踐EJA的核心理念:人、環境、與土地的共生,始終同受壓迫者站一起。
長路漫漫,慶幸有你一同行走!

秘書長的話
秘書長/郭鴻儀律師
「什麼樣的價值,讓我願意在這裡工作?」、「什麼樣的目的,是EJA存在不可缺少的要素?」
2022年3月初上任協會秘書長時,我對自己提出的兩大問題。而我的回答是秘書處必須具備「尊重、信任、自我成長、永續及幸福感」以及EJA成立的宗旨「確保符合世代公平正義的自然生態、經濟及人文環境之永續平衡」。從EJA成立之時,國內環境議題熱烈討論中科三期的行政法院判決「停工不停產」、反國光石化的「白海豚會轉彎」等開發污染案件,至今,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及氣候變遷影響,人類重新發現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,是氣候變遷「減緩」與「調適」的重要關鍵。
回頭檢視EJA的成立宗旨,「世代正義」、「自然生態」、「經濟人文」與「永續平衡」,一直以來,環境法律人協會就站在垂直與橫向的世代與當下的社會衡平及正義,並長期深耕於環境訴訟以及法制之中。但因為近幾年來,疫情對於非營利組織經營的影響,導致EJA的財務陷入困難,緊縮人力外,每位同仁仍身兼多職並持續投入議題和訴訟研究中,然而,疫情也帶給非營利組織更多創新的發展模式和影響,2022年,雖然對內聲稱是探索和維穩的一年,但我們仍有相當豐碩的成果產出,2023年,我們將繼續關注在氣候變遷調適、核電除役及核廢料處置以及都市計畫訴訟的實務發展,深耕議題、戮力成為國內環境法非營利組織的領頭羊角色,是我們對自身的期望。
2022年,我們完成了許多工作
8件
24次
個案協助
開庭次數
(包含航空城、淡北道、社子島等)
(航空城、灣潭案)
9場
記者會
(包含參與、共同舉辦及聲援)
52篇
42次
17場
粉專貼文
工作小組會議
讀書會
(觸及超過21萬次)
(包含律師團會議、核電除役等小組)
(至各縣市分享環境書籍)
在今年,我們也迎來了新的工作夥伴
_edited.jpg)
劉亭妤
法務暨行政專員
我喜歡閱讀與爬山,喜歡傾聽不同人的生活故事,選擇進入法律系也是因為喜歡從不同角度切入思考事情,覺得法律是解決和避免衝突的重要制度。
大學時期參加自然生態觀察社,在生態社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生態知識,因而對於環境相關的法規產生興趣,目前在協會擔任法務行政人員,未來希望能透過法律人的力量來讓生態保育相關的法規更加完善。
_edited.jpg)
劉妙慈
整合行銷專員
我是妙慈,小時候家裡經營海水景觀水族館,加上爸媽都非常熱愛動物和植物,整個童年幾乎都是與動植物相伴,也因為在這樣的環境生活,讓我將保護動物與生態環境視為理所當然。
高中時,一次偶然的課堂發言機會,我和課堂上與同學分享《血色海灣》這部鯨豚和漁民議題的環境紀錄片,不料卻得到同學表示自己有去觀賞紀錄片,深入了解鯨豚議題的迴響,當時獲得反饋的悸動,成為我投入環境保護工作的動力。 到後來參與各種倡議行動,都會再次因為民眾的反饋,而獲得成就感。為此,致力於環境保護工作成為我的職涯志向。
如今有幸在環境法律人協會服務,希望與協會一起藉由公民組織凝聚力量避免不當開發,為台灣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。